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有梦的路 > 二九 同心结

二九 同心结

方木硕士毕业回家了,在家可呆一个多月,年后才去中国科大(合肥)读博士。多次找陈思没有结果,方木心里灰暗灰暗的,他不甘心,决定做最后一次努力。估计陈思该放假回家了,方木写了一封信寄到陈思家里。当把这封信投进街上的信筒时,方木想:如果再无回音,就永远不找她了,自己也是个爱脸面的人。

陈思还没回家,信由她父母收到了。他们看信封,知道这是方木的来信,感到疑惑。他们知道女儿已经同方木分手了,但内情不很了解。陈思妈妈心里犹豫着,她问陈思爸爸:“我们可以看一下信吗?”陈思爸爸有些不定地说:“那不太好吧?”陈思妈妈也觉得不太好,但她又想,女儿许多事瞒着他们,看她的信可算是了解情况,也是帮女儿把把方向,这不能算犯法。在这种自我安慰下,陈思妈妈撕开了信。

从信中,他们了解到方木的现状,也看出方木还是很爱陈思的。陈思与方木之间只是发生了严重的误会吧?他们把信收好,等女儿回来,有必要好好劝劝女儿。

两天后女儿回家了。妈妈把信给陈思,陈思看信被拆了,气恼地问:“为什么拆我的信?”陈思妈妈有些尴尬地说:“你同方木的事我们一直没搞清楚,心里犯嘀咕,所以就……你好好看看,好好想想!我们觉得,方木还是不错的,是个积极向上的年轻人。你们之间有那么严重的矛盾吗?”

陈思拿着信到自己的卧室,她关上门,细细读信。方木的信还是让她的心跳加速了,脸上泛起了红晕。从信中,知道方木去找过她,她的确下医院实习去了。信中还说给她写过一封信,她没有收到。她也困惑,信怎么会弄丢呢?

陈思看完信,凝神思考。这时,妈妈进来了。妈妈问:“看过了吧?方木想约你再见一见,你就去见一见嘛,有问题可以摊开来谈,有些误会也是可以消除的。”

陈思不语。

妈妈又问:“你准备怎么办哪?”

陈思说:“让我想一天行不行?”

妈妈说:“那好,那好,你慢慢想。”

第二天吃过午饭,方木想去图书馆坐坐。路上经过电影院,那里正在放映卓别林表演的喜剧片《摩登时代》。方木想到自己和陈思在这里看过电影,于是改变了主意,不去图书馆了,而是买了一张电影票。这个电影院很大,坐满了人。方木进电影院前,天上已飘起了雪花。

卓别林的表演棒极了,令人捧腹。剧中主人公被不断加快的生产线弄成了抽搐的“机器人”,一次还被有着巨大齿轮的机器卷进卷出,最后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、钮扣上拧紧螺母。方木同大家一起笑着,但笑中带泪、喜中含悲。

散场了,方木随人流慢慢往外走。但人流越走越慢,走不动了。后面的人在不耐烦地叫着并往前挤。突然前边叫起来了:

“快往后退!”

“快往后退!”

前面出事了,许多人退了回来,有些回来的人头上、身上带着不少雪。方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,他往前去看。在影院出口,他看到,外面下起了暴雪,由于拥挤、踩踏,许多人倒在了露天楼梯的拐角处。

为什么会这样呢?这天的雪特别大,露天楼梯既是出口也是入口,入场的人为避大雪想早点进影院,这样就与散场的人在露天楼梯碰上了。楼梯又长又曲里拐弯,而想进的人与想出的人都很急切,终于酿成了严重的踩踏事件。

这时有人在叫:

“快救人哪!”

“快救人哪!”

方木跑下来,看到有几十人倒在那里,大都是妇女、小孩和老人。方木让人帮忙使一位老人伏在了他背上,他驮着老人爬楼梯,把老人驮进了电影放映室。方木又返回,与另一人合作,抬回来一位妇女。方木累得气喘吁吁。

电影放映室很大,躺满了伤者。

一位戴着乳白色毛线帽的姑娘正在抢救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。姑娘先是双掌叠在小男孩的胸口做胸外心脏按压,然后又侧身捏住小男孩的鼻子,口对口吹气。方木在远处看姑娘的身影,好像熟悉,近前一看,怎么也没想到是陈思。

在陈思喘气的间隙,方木上前叫了她。

陈思抬头见是方木,也吃了一惊。很快,她命令方木:“快!你来做胸外心脏按压,每分钟100次,用力!”

方木学刚才陈思的样子做,陈思继续做口对口吹气。

终于,小男孩口鼻有气息流动了。陈思、方木笑了,同时也感到筋疲力尽。

救护车来了。方木、陈思等许多人又帮着抬担架。

把伤者送走后,方木、陈思准备回家。他们头上、身上都落有不少雪,一阵风过来,方木打了个冷颤。陈思看方木只穿着毛线衣,问:“你的棉袄呢?”

“盖在小男孩身上了。”方木又反问陈思,“你的帽子呢?”

“戴在小男孩头上了。”

两人互相看着,会心地笑了。

方木说:“陈思,我写了一封信寄到你家里,你收到了吗?”

“收到了。”陈思说。

“我想要见你,你……”

“我们这不见着了吗?”

“是呀,见着了,我想以后还能见你,行吗?”

陈思看看方木,点点头说:“可以!”

“太好了!”方木情不自禁拉住陈思的手,“你也累了,我现在送你回家去。”

陈思说:“你也早点回家加衣服。”

方木拍掉身上的雪说:“我现在身上一点都不冷。”

陈思回了家,妈妈过来用袖子擦掉她头发上的雪,问:“你不是戴了毛线帽出去的吗?”

陈思说:“帽子丢了。”

妈妈感觉奇怪:“帽子怎么会丢呢?”

陈思说:“电影散场时发生了踩踏事件,伤了很多人。”

妈妈心惊:“那时你在哪里?”

陈思说:“我走在后面,我没事。后来我参加了救人。”

妈妈肯定女儿的行为:“做得对!做得好!”

吃完晚饭,妈妈又问陈思:“方木的事,你打算怎么办?”

陈思说:“我见着他了。”

妈妈吃惊:“你在哪儿见着他?”

陈思说:“我们都参加了救人,就这样碰上了。”

“他也参加了救人?不错,不错!”一会儿,妈妈又问,“你们说话了吗?”

陈思说:“当时哪有时间说话,救人要紧!”

妈妈说:“对!那后来呢?”

陈思说:“后来他送我回家了。”

妈妈盯着女儿问:“以后呢?还见不见?”

陈思“扑哧”笑了:“以后看他表现。”

妈妈笑着点点头。

第二天晚上八点,陈思同妈妈一起看电视,电视里正播报本地新闻。新闻节目先是报道了昨天的踩踏事件及伤员救治情况,接着播放女记者在医院采访伤员小男孩和他的母亲——

小男孩说:“那么大的雪,太挤了,我胸口被紧紧地挤住,喘不了气,我晕了过去,后来什么都不知道了。”

女记者说:“这位小男孩被人抬到了放映室,但他已经没有了呼吸。不少人看到,一位二十几岁的姑娘对他进行了抢救,先做胸外心脏按压,再做口对口呼吸。后来,一位小伙子参与进来,在姑娘指导下做胸外按压。在姑娘和小伙子的努力下,小男孩终于有了气息,生命得救了!”

小男孩的母亲流着眼泪说:“两位好人救了我孩子的命,可我还不知道他们是谁,我没见过他们。有人说,我孩子头上戴的毛线帽和身上盖的棉袄就是这两位好人的。”说着,她左手举起毛线帽,右手举起棉袄,又说:“好人哪,我们好想见到你们,我们心里有一万分的感谢呀!”

…………

妈妈看到电视里的乳白色毛线帽,问陈思:“那不是你的毛线帽吗?是你抢救了这位小男孩?”

陈思点头。

妈妈激动地抱住女儿说:“我的好女儿,做得太棒了!”妈妈又问:“那个小伙子是谁?”

“就是方木。”陈思说。

方木在家也看到了这个新闻,看到小男孩恢复了健康,感到很欣慰。过了一天,方木见了陈思。

陈思问:“我们要不要去医院看看小男孩呢?”

方木说:“算了吧,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。”


年后,方木去中国科大读博。当时南昌去合肥不好走,要先坐火车到芜湖,接着坐船过江,再坐火车到合肥。方木在江北岸等火车时,在街上买了一小包名声很响的“傻子瓜子”,确实不错,以前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瓜子。

在学校,方木等六位博士生住三室一厅,每两人一间。客厅不大,有一台黑白电视机。六位同学分属理工科不同学科。那里的蚊子好厉害,天热时每个人都挂蚊帐。冬天时,床底下是干净的,到了夏天,会发现床底下结了很多蜘蛛网。蜘蛛网能网蚊子,所以大家不破坏它,甚至引进蜘蛛。

寝室在二楼,有一个阳台。夏天晚饭后,由于太热了,大家经常打着赤膊,穿着裤衩,摇着扇子,在阳台上聊天,争论时事,争论中国该走什么样的道路。一次,住对面的教他们外语的老外史蒂文看到了,觉得好玩,拿着相机到他们阳台前拍起来。大家看到史蒂文在拍照,感觉不太好,有损形象,笑着离开阳台。史蒂文在下边叫着:“Verygood!Verygood!”

同方木住一个卧室的是老黄,他是老三届的,比方木大7、8岁。他戴一副眼镜,镜片厚厚的,像啤酒瓶底。他是安徽六安人,喜欢唱黄梅戏,他教方木唱过一段《天仙配》中董永的唱段《含悲忍泪往前走》。他也喜欢写毛笔字,他把旧报纸折成一个个方格,然后写上规规矩矩的楷体。方木写毛笔字也有点基础,但在老黄面前,不敢写楷体,只写行书、草书。老黄研究的是中国古代科技史,当时他正研究《墨经》。老黄看方木古文有一定基础,拿《墨经》一段给他看,方木感觉是读天书,读不懂。老黄解释:“这句话‘景光之人煦若射,下者之入也高,高者之入也下’道出了光学中的小孔成像现象,你想想,是不是?”如此一说令方木恍然大悟。老黄继续说:“与墨子几乎同时代的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,他也在观察小孔成像,他看见太阳光从形状各异的小孔穿过总是在另一方形成一个圆光斑,但没有得出小孔成倒影的结论。西方在墨子之后一千多年才阐述这个小孔成像原理。”

一次,老黄向方木解释一个字来说明历史的变迁。老黄说:“河南的简称是‘豫’,左边是‘予’字,右边是‘象’字。古字体‘豫’字左边‘予’字像一个人,右边‘象’字像大象。所以‘豫’表意为一个人牵着大象。这可能表明很早以前河南有很多的森林,有大象出没。河南又称中原,成语‘逐鹿中原’说明以前那里有不少鹿。但随着人类的发展,人类不断夺去其他动物的生存空间,那里的森林减少了,气候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鹿不多了,大象更是没有了。”

方木的寝室是在教工宿舍里。由于打开水要走很远的路,他们经常用“热得快”烧开水。但这样烧开水常会烧断保险丝,弄得整栋楼停电。楼房旁边有一块黑板,一位家属小女孩有感于停电使她完不成作业,写下——


博士哥哥乱用电,

保险丝儿常烧断。

黑咕隆咚能做啥,

明日上课挨鞭鞭。


方木经过时看到了这首打油诗,笑了笑,又想了想,在旁边附和一首作为回答——


打壶开水一里半,

来去确实有困难。

耽误小妹对不起,

以后尽力不再犯。


附近住户看到两首打油诗都笑了。方木寝室的同学排班轮流打开水,烧断保险丝的事减少了。

方木到学校后不久就给陈思写了一封信,寄到陈思的学校。陈思还在医院实习,大约每周回学校一次。方木信发出后,就开始盼着陈思的回信。但等啊等,等了一个月了,还没等到回信。怎么回事呀?方木心里不痛快。信在路上走得再慢,再怎么耽搁,也不至于这样啊!方木耐住性子,又写了一封信。又快要一个月了,还没回音。这回方木真生气了,陈思真的变了吗?寒假两人已经说好了,一切从头开始。可才刚开始,陈思又不理他了。方木想,自己没犯错啊,没有得罪她呀,她怎么对我这样呢?方木越想越生气,他又写了第三封信。这封信很简单,就一句话:这是我来学校后给你发出的第三封信,你的时间很宝贵,我的时间同样宝贵!后面是三个感叹号,一个比一个大,最后一个感叹号有半张信纸那么大。

很快方木收到了陈思的回信。陈思开始就语气强硬地说:你发什么火?你搞清楚了状况再发言行不行?接着,陈思解释,她没有收到方木的第一封信,收到了方木的第二封信,但在第二封信上,方木没有写自己的地址。陈思想,学校那么多部门,不知道具体地址往哪儿寄呀,于是没有回信。方木的第三封信虽然简单,但信封上留了地址。

方木在第一封信上留了地址,但没想到会丢,所以第二封信上没留地址。当方木写第三封信时,本来也没留地址,投信前他犹豫了一下。冥冥之中似有谁在提示他,他这才旋开钢笔,贴着邮筒,在信封上留下了地址。


暑期,方木、陈思都回了家。陈思毕业分配了工作,在南昌一所医科院校当老师,开学后去报到。

天气炎热,方木向陈思建议去游庐山,陈思同意。他们先乘火车到了九江方木姑姑家。姑姑甚是高兴,老家来人是她的一大乐事,她立刻张罗着买菜做饭。表兄也很高兴,好久没见着方木了,这次还带了女朋友来。吃饭前,他去旁边的小商店买来几瓶啤酒。表兄说他们单位明天正好有汽车上庐山,让方木、陈思搭车去。另外他叫方木、陈思就住他们单位招待所,那样住宿便宜一些。

第二天,方木、陈思搭车上了山,住在了招待所。

这是方木第二次游庐山。第一次是73年夏天,方木、方健和阿玲一起来的,表兄陪他们游。阿玲身体比较弱,方健经常抱着她或驮着她。也就是在山上,方木从广播里听到了张铁生在考场上写的《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》(标题是记者加的)及《人民日报》的评论,心里不由得“咯噔”了一下,游玩的兴致顿时减弱了不少。

这次游庐山,方木心情大好,因为有陈思相伴。他们游了一个新景点:锦绣谷。沿锦绣谷修建的石阶便道游览,身处绝壁,仿佛在云中穿行。往下看,千岩万壑,奇木异草,好一幅锦绣画卷。方木说,这地方真好看,上次他没游过这个地方。陈思说,这是新修的一个景点。

方木、陈思决定去含鄱口看日出。由于招待所离含鄱口很远,他们必须半夜3、4点钟就出发。方木研究地图,先把路线搞清楚,然后又买了一只手电筒,夜里走路需要用。陈思抱怨,山上蚊子多,睡觉时咬得厉害。方木教她睡觉时不要关灯,因为蚊子是避光的,这样会好一些。

半夜里,方木先起来了。方木、陈思住在不同的房间,每个房间住四个人。方木轻轻地敲陈思的门,陈思也基本准备好了。两人出去,外面黑黢黢的,真是伸手不见五指。好在有个手电筒,两人照着手电摸索着走路。夜里山上凉气逼人,路边的草已经结露水了,在草地上走,脚一下子就湿了。陈思有些冷,又有些怕,她挨着方木走,方木脱下自己的外衣加在她身上。

走了约一半路程,方木左脚的塑料凉鞋坏了,不久右脚的鞋也坏了,基本上没法走路了。方木想,这是今年买的新鞋,早不坏,晚不坏,这个时候坏,让人为难哪!陈思用手电筒照着鞋看了看说:“一般来说,钱不会走错路,一分钱,一分货。你图了个便宜,就买了个劣质货。”方木用手电筒四处照着,希望附近有住户。如果有鞋放外边,就弄一双来,放点钱在那里作为鞋钱。可是附近只有黑黝黝的山。

方木无计可施。陈思打开了包,取出了她使用的毛巾。她用小剪刀剪了个口子,然后把毛巾撕成两根长条。再在两根长条的两端,又适当撕开一部分。这样,陈思用两根长条把方木的两只鞋牢牢地绑在了他的两只脚上。方木夸陈思的办法好。

天蒙蒙亮,方木、陈思赶到了含鄱口,这时已聚集了不少人。两人手拉手,登上了含鄱亭,这里是看日出的最佳位置。凭栏远眺鄱阳湖,薄雾在湖中升腾。远处,水天一色,先是微微亮的鱼肚白,再是浅浅的蓝色,接着出现了一道红晕,越来越亮,当亮到耀眼时,太阳便冉冉地升上水面,湖面很快就被染上了橙黄色。带着色彩的波光,特别耀眼,特别璀璨。

太阳照在两人的脸上,红红的,快乐的。方木禁不住在陈思胳膊上拧了一下,陈思疼得“哎哟”一声,也伸手在方木的胳膊上“恶狠狠”地回拧了一下。

当天晚些时候,在山上的商店里,陈思为方木挑选了一双质量较好的凉鞋。

在山上玩了将近一个星期,方木、陈思下了山,又回到姑姑家。姑姑觉得陈思不但漂亮,有文化,还落落大方,她喜欢。她买了一件连衣裙送给陈思。

就在方木、陈思要离开姑姑家时,青萍出现在门口。方木、青萍都感到很惊讶。离开知青点后,方木没见过青萍。这么长的时间了,青萍已不再是原来的小女孩,经历过岁月的风霜,她的眼神是忧郁的,皮肤也不再娇嫩。

方木问青萍:“你怎么在这里?”

青萍说:“表兄介绍我在他们单位做了个临时工。”

青萍常在休息日过来帮姑姑、表嫂做些事。特别是在姑姑身体不舒服时,她来得很勤。

方木把陈思、青萍相互作了介绍,青萍看看陈思对方木说:“方木哥,你好福气!”

方木又问青萍:“你有孩子了吧?”

青萍点头:“有一个女儿,我爸妈带着。”

“那细苟呢?”

青萍的眼睛忽然像冒出了火星,然后又慢慢熄灭了。她的眼圈在变红,有泪水在眼中滚动。

表兄过来把方木轻轻拉到一边,低声说:“不要提那个流氓的事,青萍是逃出来的,好可怜哪,她的事以后我会告诉你。”

方木转换话题问青萍:“你哥好吗?”

青萍说:“从我家摘掉了‘地主’帽子,我哥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。他先是在景德镇检破烂,收废品,现在他在南昌开了一家废品收购站了。”

方木、陈思要赶火车,不能再聊了。他们出门后,青萍追上问:“飞飞怎么样啊?”

方木说:“他前年结婚了。”

青萍“哦”了一声,眼睛似有些迷蒙。

方木、陈思下午回了南昌,他们先到了方木家。方木先进了他的小屋,看见桌子上有一封信。一看就知道是何丽的来信,方木赶紧把信藏在了裤子口袋里。陈思进来时看方木有点慌张,问他:“怎么啦?”方木拿起抹布擦桌子,掩饰地说:“灰太多了。”

陈思歇了一会儿,方木送她回了家。

方木回来看何丽的信。信很短,信中写到:

方木哥,你回来了吗?很想去看看你,但又觉得不合适。心总是不平静,牵肠挂肚的,时常生活在幻想中。我想约你出来说说话,行吗?如果你愿意的话,时间、地点你来定,你可以给我打电话或写信。

怎么办呢?方木思想在斗争着。过几天,他就要回学校了。他希望自己和陈思从此顺顺利利的,不要再有波澜。他在心里对何丽说:对不起你啦!

方木没打电话也没写信。


半年后,陈思第一次在方木家吃了年夜饭。

除夕这天,陈思早早来到方木家。她不只是来吃饭,更重要的她是来做饭。她是主角,直升厨房掌勺。有很多事要先做准备,香菇、木耳、墨鱼要用清水浸泡,还要杀鸡宰鸭破鱼等等。方木家厨房很小,窄窄的一条,只容得下一个人做事。陈思有胆量,她把这桌年夜饭全包了,她让方木打下手,传传东西跑跑堂。方木也积极配合。让陈思做年夜饭是方木推荐的,母亲高兴地放权。每年都是她做一大家子的年夜饭,今年轻松了,乐得吃现成的。母亲看着这个没过门的媳妇做事利落,心里高兴。白朵有些怀疑,一个人做得了这么多事吗?她问陈思要不要帮忙?陈思说,她能行,没问题。陈思还真是样样都会做。她怎么学会这些的呢?文革中,她还在读小学,父母的学校响应“教育要革命”的号召从城里迁到了偏僻的农村。陈思没有跟着去,她同奶奶一起生活。经常看着奶奶炒菜做饭,她就学会了。方木跟着陈思去奶奶那里吃过饭,奶奶的饭菜有特色,好吃。

天刚黑,一桌子丰盛的年夜饭做出来了,既有传统特色,又有新鲜风味。大家品尝着,味道确实不错。方健不停地夸菜好吃,方红也对着陈思竖起大拇指,小孩子们像饿了一天似的都抢着吃。得到众人的夸奖,陈思心里乐滋滋的,方木也感到骄傲。

热热闹闹地吃完饭后,母亲给了陈思一个金戒指。戒指戴在陈思手指上略大了一点,她在戒指上缠上了一小段红丝线。

母亲对陈思是很满意的。两个月前,母亲生病了。当时方木在学校,陈思从来信中才知道,她买了水果来看望。她几次带母亲去医院看病,跑上跑下,找同学找专家,对母亲还耐心解释和安慰。母亲的病治好了,陈思出力不小。

方木今年就要满30岁,老话说三十而立,父母当然希望他同陈思早点结婚,好了却心里一个牵挂。但家里的住房条件又让父母很为难。方木家就三间房,方木住的那间是自己搭的,约6平米,低矮还不规则,旧砖旧瓦旧门窗,实在不适合做婚房。父母住的那间约12平米,但那间房同时还是饭厅和客厅,一家人吃饭在那里,看电视也在那里,并且它还是通往方木小屋的过道。这间房做婚房也不合适,大家不方便。方健住的那间也是约12平米,住了四个人,阿玲、阿有都不小了,只好睡双层床。这间房当然是不能动的。

父亲早已年过60,他作为会计,单位需要他,所以没有催着他退休。最近几年,他身体不好,有高血压和冠心病。他本想退休,但他还要坚持一下。他们单位要盖宿舍说了几年了,如果退休了再想要房那是一点指望都没有,没退休也许能解决一点,这样方木的婚房才可能有着落。现在,宿舍已经在建,想要房子的人太多,头都要挤破。领导也实地看过方木家的住房情况,但能否解决,父母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。

晚上,方木送陈思回家。离陈思家不远,在一棵大树下,两人依依不舍。

方木说:“我们早点结婚吧!”

陈思说:“好!可我们的新房安在哪儿呢?”

两人盼望着早日有个幸福的小窝。


过了一年,方木、陈思准备办喜事。

三个月前,经过一些波折,一室一厅的房子终于分到了父亲手上。父亲选了一楼的房子,虽然光线不好,但它有一个小院子,父母在那里搭了一间厨房。而原来的厨房就成了父母的卧室,它刚好摆下一张双人床,再多出一条通往院子的过道。

房子交到手里时,已经粉刷得白白的。家里有一些旧木头,父母请来木工做了几样家具。客厅的沙发是母亲从菜市场买来的。方木的新房里还少一件挂衣橱,母亲也是从菜场里买来,比较便宜,但缺一面大镜子。有一位亲戚是建筑工人,送来一块做窗户的薄玻璃,方木把它送到街上的玻璃店镀了面镜子。

方木、陈思看过了几个朋友的新房,方木有些歉疚地对陈思说:“人家结婚都有彩电、冰箱、洗衣机,可我们这些都没有,太委屈你啦!”

陈思笑笑说:“没关系,以后我们自己能挣着。我们不是有一台新收录机吗?能听广播、磁带就行了。”

方木、陈思都觉得,不该再花父母的钱了,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就办多大的事吧。

走过照相馆时,陈思看着橱窗里的婚纱照,不肯离开。方木知道她的心思,拉她走。

陈思说:“我真想拍一套婚纱照!”

方木说:“太贵了!”

陈思说:“一辈子就一回,留下纪念嘛!”

方木说:“纪念是要留下的,我们可以自己拍生活照嘛。”为了说服陈思,方木又说:“你知道这种婚纱照的最大缺点吗?”

陈思摇头说:“不知道。”

方木说:“最大缺点就是千篇一律。一样的姿势,一样的服装,一样的场景,一点个性都没有。站在稍远一点的地方看,无法判断那两个人是谁。”

陈思想想后说:“你说的也有些道理。”

虽部分被说服,陈思还是有些不舍。

在服装店,方木陪陈思看女装。方木觉得模特穿的一件外衣好看,适合陈思,方木为陈思买了一件。包好衣服后,陈思领方木上楼到了男装部。陈思也为方木买了一件衣服,并且说,人在衣裳马在鞍,男人也要适当打扮,以后不许你邋邋遢遢。

两人回到新房,方木对陈思说:“挂衣橱的镜子我安好了,你再试试新衣服。”

陈思换上新衣服,站在大镜子前面。她一会儿站左边,一会儿又站右边,一会儿踮起脚,一会儿又稍稍往下蹲。面部表情也在逐渐变化,从郎朗笑容变得皱起眉头。方木看着觉得奇怪,问陈思:“你这是怎么啦?”

陈思哭笑不得:“这镜子怎么这样啊!”

“镜子有什么问题吗?”方木疑问。

“你来看看!”陈思说,“站左边,人变胖了,站右边,人又变瘦了。左右高低,就找不到一块不走形的地方。”

方木站在镜前仔细看看,确实如此。方木得出一点认识,普通玻璃表面不够平,不适合做大镜子。

陈思说:“这种镜子怎么用啊?”

方木说:“凑合着用呗。”

陈思说:“不行,今天你来当我的镜子,你来评判好看不好看。”说着,她摆出一个姿势,问:“好看吗?”

方木点头说:“好看!”

陈思又摆一个姿势,问:“这个怎么样?”

方木说:“也好看!”

陈思又学模特走“猫步”,再摆出一个姿势,问:“这个呢?”

陈思中学时是学校宣传队员,经常跳舞,动作还是比较优美的。方木理解陈思想得到更多的夸奖。方木心里说,这个我懂,可以满足一下女人的“虚荣心”,又不用花钱!于是,方木像朗诵诗歌一般:“啊!你是一朵美丽的鲜花——”

方木下一句还没出来,陈思接上了:“可惜啊——绽放在那牛什么什么上!”

方木、陈思笑着打闹起来。

方木说:“告诉你一个自然规律。”

“什么规律?”陈思问。

“龙配龙,凤配凤,跳蚤配臭虫。”

“你是跳蚤。”

“那你就是臭虫。”

在举行婚礼的前几天,方木、陈思去打结婚证。他们来到陈思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,把户口和双方单位的证明都递上。接待他们的是一位约50岁的阿姨,方木从口袋里抓出一把喜糖请她吃。阿姨做了一般的审查,正要盖钢印时,她发现了问题。她说方木的单位证明是三个月以前开的,过期了。方木因为要到北京做实验,并且要呆很长时间,所以就提前打了证明,他没想到这东西也像食品一样会过期。方木向阿姨说明原因,阿姨坚持说,这不符合规定,必须重新打证明,说着把给她吃的喜糖推回来。方木说,证明的内容,像姓名、年龄等都不会过期的,再打证明还是这样;再说重打证明要跑到合肥去,需要几天哪,帮帮忙吧!阿姨坚持原则。方木又说,我们过几天就办婚礼,这点小错你不原谅,我们后面就不合法了,就犯大错了,恳求你帮帮我们吧!阿姨还是不为所动。方木心里窝着火又不敢发作,脸憋得通红,像喝了酒一样。最后,陈思对阿姨说,她叔叔就是这里派出所的所长。阿姨不信,把电话一推,说你打个电话。陈思拨通了电话,叔叔接了,陈思说了情况,叔叔说把电话给阿姨。阿姨接了电话以后,才给方木、陈思办了结婚证。

捧着结婚证,方木心里感慨呀!

回到新房,方木把结婚证给父母看。结婚证上的双人照是夏天在照相馆照的,陈思笑得多灿烂哪!

婚礼这天一早,方红骑了一辆新自行车过来。她知道方木要用自行车把陈思从娘家接过来。方木打算用方健的自行车,这辆车有八成新,擦拭一下后像九成新。方红知道方健的自行车是“飞鸽”牌的,她觉得不合适,所以她头天晚上就向同事借了一辆新车,最重要的是它是“永久”牌的。

方红在方木面前比划着,说她的自行车好,让方木用她的车接陈思。她指着“永久”牌,竖起大拇指,又指着“飞鸽”牌,伸出小指头。方木笑了,理解她的意思。这也代表了她的祝福。

上午,方木一人去接陈思。他骑姐姐的车去,并带上两样礼物:一样是一对红鲤鱼,另一样是一只有漂亮羽毛的大公鸡。方木一手提着鲤鱼,一手提着鸡,走上陈思家的楼道。陈思和父母在家等着。进门后,方木改口叫了爸爸、妈妈。走前,陈思父母有话要叮嘱。陈思爸爸说:“从今以后,你们就生活在一起了,希望你们相敬相爱!”方木拉着陈思的手回答:“爸爸妈妈放心,我一定一辈子对她好!”

陈思的嫁妆有被子、箱子等等,昨天晚上已经用单位的面包车送到新房了。现在陈思跟方木走,只带了一样东西,是她亲手用毛线编织,再用红色绸带系上的同心结。两人牵着同心结两端的绸带走下楼梯,到了大门口才响了一挂爆竹,这时邻居们才知道他们看着长大的陈思姑娘结婚了。

方木骑车带陈思走。陈思坐在后车架上,她搂住方木的腰。新房离陈思家不远,就在快到新房时,一位警察把他们拦住了。警察敬礼后说:“你们违反了交通规则,罚款五元。”

方木、陈思忙上前说对不起。

警察说:“说对不起没有用。”说着拿出笔要开票。

这时不少人围过来看。

方木求情:“警察同志,今天我们办喜事,你放我们一马吧!”

警察仔细看两人,两人胸前都戴着一朵小红花,标签上分别写着新郎、新娘。警察问:“你们是在办婚事?”

陈思举起同心结说:“对呀,这是新郎接新娘仪式。”

警察疑问:“人家都是那么多辆小轿车接新娘,你们就这么简单?”

方木说:“我们移风易俗,婚事新办,也省点钱。”

警察说:“这样,罚款就免了。不过你们得给我喜糖吃吧!”

方木口袋里正好有喜糖,他拿出来给警察吃,给围观的人吃。

人们鼓起了掌。

最后,警察又敬礼说:“祝你们幸福!也希望你们以后遵守交通规则。”

方木、陈思快乐地扶车走最后一段路。

到新房了,爆竹声中,许多人来看新郎新娘。

婚宴中午举行,借用了父亲单位的食堂。方木、陈思两家,一共六桌,除了家里人,只请了少数重要的亲戚和朋友。

方木、陈思婚床的上方,没有华贵的婚纱照,但有一个同心结,两颗心用红绸带系在一起了。


最近更新